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一钠盐(NADP?钠盐)因自身化学结构特性,可能带有一定苦味,这在口服制剂或功能性食品应用中会影响适口性。微囊化工艺通过将其包裹在载体材料形成的微囊内,可物理阻隔苦味成分与味蕾的接触,同时保护活性成分稳定性,是减少苦味的有效手段。以下是几种典型的微囊化工艺及其减苦原理和特点:
一、喷雾干燥微囊化工艺
喷雾干燥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微囊化技术之一,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快速包埋,其核心流程为:将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一钠盐与载体材料(如麦芽糊精、阿拉伯胶、改性淀粉等)按一定比例溶解于水中,形成均匀的乳化液或混悬液;通过高压泵将混合液输送至喷雾干燥塔,在高温气流(通常入口温度 150-200℃,出口温度 60-80℃)中瞬间雾化,水分快速蒸发,载体材料凝固形成微囊,NADP?被包裹于其中。
减苦原理在于:载体材料形成的囊壁结构致密,可阻止NADP?分子向口腔环境扩散,避免与苦味受体结合。选择低水溶性的载体(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可进一步增强阻隔性,减少微囊在唾液中的溶胀和释放。该工艺的优势是操作简单、规模化生产效率高,但需控制进风温度和固形物浓度,避免高温导致NADP?降解,同时确保微囊粒径均匀(通常 1-50μm)以提升包埋率(一般可达 80% 以上)。
二、复凝聚法微囊化工艺
复凝聚法利用两种带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在特定条件下发生静电吸引,形成凝聚相包裹芯材,适用于水溶性成分的包埋。常用载体组合包括明胶(阳离子)与阿拉伯胶(阴离子)、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等。具体步骤为:将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一钠盐溶解于水中,加入第一种载体材料并搅拌溶解;调节体系 pH 值(如明胶 - 阿拉伯胶体系调至 4.0-4.5),使两种载体因电荷中和发生凝聚,形成包裹 NADP?的凝聚囊;通过降温或加入交联剂(如甲醛、戊二醛)固化囊壁,经洗涤、干燥后得到微囊。
其减苦机制在于:凝聚形成的囊壁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屏障性,且可通过调节载体比例和交联程度控制囊壁致密性,减少 NADP?在口腔中的泄漏,例如,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形成的聚电解质复合物囊壁,在中性唾液环境中稳定性好,仅在胃肠道的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才会溶解释放,既能有效阻隔苦味,又不影响活性成分的吸收。该工艺的优点是包埋率高(可达 90% 以上)、操作温和(常温或低温),但对 pH 值、离子强度等工艺参数敏感,需精准控制以避免囊壁破裂。
三、乳化-交联微囊化工艺
乳化-交联法适用于水不溶性或脂溶性载体材料的包埋,尤其适合需要缓释效果的场景。工艺过程分为两步:先将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一钠盐水溶液作为水相,与熔融的脂溶性载体(如蜂蜡、硬脂酸、单甘酯等)或有机溶剂溶解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乙基纤维素)形成油包水(W/O)型乳液,通过搅拌或均质控制乳液滴粒径;随后加入交联剂(如对于脂溶性载体,可通过冷却使其固化;对于高分子材料,可加入戊二醛或通过溶剂挥发促进聚合),使油相载体凝固形成微囊,NADP?被封闭在囊芯中。
减苦核心在于:脂溶性或疏水性囊壁在唾液中几乎不溶解,能完全阻隔 NADP?与味蕾接触,且囊壁的降解或溶解依赖于胃肠道的消化酶(如脂肪酶分解脂类载体)或 pH 环境,实现“肠内释放、口腔不释放”的靶向效果,例如,以蜂蜡和单甘酯为复合载体时,微囊在口腔中30分钟内的NADP?释放率可控制在5%以下,显著降低苦味感知;而在模拟肠液中,随着载体被脂肪酶分解,2小时内释放率可达 80%以上,兼顾减苦与生物利用度,该工艺的优势是载体选择范围广,可通过调整载体比例调控囊壁厚度和释放速率,但需注意有机溶剂残留问题(如使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时)。
四、工艺优化方向
无论采用哪种工艺,需重点关注两个核心指标:包埋率(越高则苦味成分泄漏越少)和体外释放特性(口腔环境中释放量<10%,胃肠道环境中释放量>80%)。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复合载体协同(如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复配,兼顾包埋率和溶解性)、调控微囊粒径(通常 5-100μm,粒径过小易因比表面积过大导致泄漏)、优化交联程度(避免过度交联影响活性成分释放)等方式提升减苦效果。此外,载体材料的适口性也需考虑,选择无异味、易消化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改性淀粉、壳聚糖)可进一步改善产品的感官体验。
微囊化工艺通过物理屏障作用从源头阻断NADP?与味蕾的接触,结合载体材料的环境响应性实现靶向释放,既能有效减少苦味,又能保障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度,为其在食品、保健品及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行路径。
本文来源于:深圳津合生物有限公司 http://www.oxsyns-nad.com/